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733

李仲生(1912-1984)在1930年代留日時期即參加「二科會」第九室展出,作品已具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風格,1949年來臺後更結合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以抽象繪畫的創作表現,秉持繪畫的高度自由,認為現代繪畫著重的是創作者對於事物的體悟而建構的心象世界,是個人「精神空間」的純藝術形而上美。此外其以私人畫室推動現代藝術的教學,並大量刊登相關的論著於各藝文刊物,除帶動臺灣戰後初期現代美術運動的發展,也教導出多位今日畫壇重要且具個人風格的現代藝術家,是其對於現代藝術發展重要的成就。 《作品1733》中,畫面分割為雙十字的架構,以深灰黑的線條作出分割,再搭配灰白色調,自線條的右側向左擦過,除產生色塊填補畫面空間的效果外,更產生如狂風吹動旗幟產生的飄揚動態。此外李氏又在雙十字的架構與灰白的色塊上,添加少量具變化性的小型塊面與筆觸,搭配少量的紅色與藍色,除增加不同的色彩紋理變化外,也為畫面帶來具有流動性的視覺感與鼓動效果,使觀者感受到其創作技法運用的巧妙,更是藝術家對周遭世界體悟後的內在表現。 出處:陳厚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