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732

李仲生(1912-1984)曾引用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的話表示「畫是不斷破壞的累積」,對李氏來說,繪畫的核心在於徹底的破壞。首先要排除對外在自然形體的描繪,以及內在任何的傳統繪畫技巧的束縛,藉此在畫面中傳達純粹、真實的精神世界。李氏慣以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追求破壞性,使得其作品經常隱含一股蠢蠢欲動的不穩定性。 《作品1732》便是一例。色彩上便以具有對比效果的黑、白、橘紅為主,看似紊亂複雜的畫面,卻可見有一穩固而隱晦的十字形結構浮顯在畫面中央處,因飽有水分的關係,將此三色融合成深晦的灰色,整體雖然陰暗卻淺薄透明。利用濃郁渾厚的橘紅色,點綴在十字形周圍,使其更為立體,並與濕潤的黑灰色之間產生猶如鐵鏽般的侵蝕效果。最外圍處,則利用乾擦的技法,刷出如振翅紛飛的動勢;或以沾滿顏料的畫筆,配合書法的提、撇等運筆,藉由筆力將色彩重壓,拖曳出形成各色混融的軌跡,這些短促的軌跡,戛然斷裂後產生了許多夾雜其中的留白,在畫面上產生停頓的效果,使畫面更有空間的韻律感。李氏透過顏料、技法、水分、構圖的掌控,呈現出媒材彼此衝撞產生的暴力與不穩定性,而藝術家作畫時動態與力道也彷彿躍然紙上。 出處:陳威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