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75

李仲生(1912-1984)在留學日本期間,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東京「前衛洋畫研究所」中的老師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不只啟發了李氏來臺後的美術教育方針,注重「精神傳精神」與獨創性。更使李氏在創作上探索如何將純粹的抽象繪畫與中國哲學的神秘相融合,最為顯著的表現便是用色與運筆上,並藉由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擺脫一切傳統技法與觀念的約束。 《作品1675》的色彩上使用紅、藍、黑三色,此為李氏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色彩,亦使人聯想到其喜愛的國劇臉譜。並採十字形的構圖方式,呈現對角線的方向性,顏色與線條均集中在左側,並飽含著一定的水分,使其具有透明清透的特質,畫面的重心才不至於過度偏重一方。鮮紅如絲緞柔順的線條由左上方往右下角延伸,而藍、黑色卻有極具幾何結構的造形表現,藍色以暈水的透明線條形成如傘狀般的三角形,傘尖更朝向左上角,除了與紅色相互渲染外,更強化了整體的方向感。黑色則有的以線條圈劃出圓形,有的則以色面構成,產生虛與實之間的對比關係。這三色皆以飛白的技法,滑掃出如快速運動產生的模糊殘影,使觀者彷彿看見了藝術家潛意識(或稱無意識)中閃現又隨之消逝的偶然靈感。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