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69

李仲生(1912-1984)在上海時加入「決瀾社」,結識了一群現代藝術的改革者,其創新的精神對李仲生起了決定性的影響。1933年,因緣際會之下,於東京「前衛洋畫研究所」結識了許多「二科會」會員,創作上開始發展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風格。其中,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的反學院派教學方式影響李氏頗深,使李氏在彰化女中任教時,全力投入於教學上,以「精神傳精神」和「尊重個性」的教學作風來啟迪學生,使其能運用思想、邏輯畫出自己的意念。 《作品1669》為橫幅水彩畫,此作主要以黑色構成,並綴有少量的白色,構圖呈現近似X形,四方皆有黑色塗抹成的大塊面,彼此具有濃、淡、乾、濕之別,塊面與塊面間藉由流淌的筆線形成交會。位於畫面偏上之中心處,畫家以一筆畫橫亙於中央,由淡漸濃,最後與左下角色塊相互融合、連結。畫面中心則是零星散狀之介於塊面與線條間的布局,彷彿為雲霧間的遊龍圖騰,為畫作增添一股神秘又具東方氣息之色彩。觀李氏作品,有時會聯想到兒童繪畫的塗鴉形式,這與畫家在創作上,拋開一切枷鎖與包袱的心境有一定的相似性。塗鴉是一種回歸本性的原始狀態,如同李仲生所言:「藝術亟需悟性,不是語言與文字可以釐清的,因為它是一種思想,不是技法」。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