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63

將現代藝術播種於臺灣的李仲生(1912-1984),逐步奠定臺灣抽象藝術史的根基,不僅間接啟發後進藝術家,如「東方畫會」裡成員的創作思考與繪畫方式,更是初步嘗試將身體感與抽象情感表現以繪畫形式呈現。 抽象繪畫源於藝術家個人主觀的情感,包含了理性與感性的表現形式,畫面同時並置幾何分析、內在情緒的樣態,在李仲生的畫作當中較傾向熱抽象風格,他曾強調他自身的畫作結合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以《作品1663》而言,色彩以藍綠、白、紅三色組成,依色層的堆疊順序而言,藍綠色大面積刷染作為襯底,覆蓋塗抹於上方的純白筆觸盡情奔放、大膽揮灑,在畫面中央相互交纏,左右來回橫向塗抹的區塊留下混合成的湖水藍色。在畫心右上方,則有些許透薄的紅底散布在空白區塊,對比了藍綠、純白雙色分明的色調、恣意跳動的白色弧形筆觸,在中央形成十字形結構,使整體有集中聚焦的效果。李氏在橫向發展的藍綠片段中,保有畫面未塗染的空間,讓純白交叉線條集中視線,構築出豐富而有韻律的和諧感。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