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34

李仲生(1912-1984)強調「精神性空間」的重要,那是一個純粹創造力、抽象、無形象之美的空間。精神空間的表現不同於傳統的視覺空間,它本身具備一套表現的語法,即為「心理的語言」與「精神的語言」。而現代繪畫就是運用這些象徵性、暗示性的繪畫語言,去表達畫者內在的心象世界。對於精神空間的存在及意義,關於它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發展,即構成李仲生獨有的藝術思想體系。 《作品1634》在紅色的單純清新於白色加入之後,產生混合、掩蓋性的作用。白與紅在交錯中互為主體,在色彩刷染、調和之間,筆觸展現出書寫性的力度,如同迅雷般遊走飛勢於畫布之上,展現藝術家創作當下的提筆迅疾。交織的線條中產生了細隙,稍微舒緩畫面的空間。而色調變化就如同移動中的光影,稍縱即逝卻又變幻萬千。整幅作品彷彿消弭了色彩與線條間的差異界線,融為一個富有生機且永續不斷的生命體,同時將藝術家心中所想的精神性空間寄望於其中。 出處:陳昭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