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11

李仲生(1912-1984)是藝術家、教育者,亦在媒體的報導下,被冠上「隱居者」的神祕身分。不過李氏對此不以為然,曾投書《民生報》,強調自己是因健康問題才遷居彰化。綜觀其過去的生涯,實際上李氏在藝壇十分活躍,先是在上海參與「決瀾社」、而後參與日本「二科會」與「黑色洋畫會」等前衛團體的活動,以及1951年在臺的「現代繪畫聯展」等。遷居彰化後,仍持續以私人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學子。1979年接受畫廊邀約,曾在「龍門畫廊」和「版畫家畫廊」舉行個展,為外界給予其創作生涯的一大肯定。或許受到時局影響,使其無法大量參與活動,他仍以自己的方式影響畫壇。 李氏的創作秉持「精神空間」的概念。猶如傳統京劇般,以簡潔的道具(形象)構築空間,傳達作品的意涵。畫面上的抽象筆觸,則是源自潛意識(或稱無意識)探索下的揮毫表現。《作品1611》以灰白色彩構成。大多以乾筆刷繪的形式,一片片地構成塊面。在色塊的上半部以白色為主,中央以下施以灰黑色顏料,使其呈現明顯的灰階對比,由於乾刷的毛邊效果,色塊之間能夠相互交融而不突兀。視線亦隨著色彩的變化流動,觀察出色彩變化的痕跡。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