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609

在李仲生(1912-1984)從1930年代開始受到現代藝術的影響,創作上的學習不僅從廣州美專、上海美專學習傳統的古典繪畫技巧,之後加入中國最早提倡現代藝術的「決瀾社」,結識許多在藝術創作上相互激勵的朋友,例如:常玉(1901-1966)、龐薰琹(1906-1985)等,在後期更受到日本前衛藝術影響,奠定其往後藝術風格的發展。 《作品1609》,大塊的純白、鮮紅集中在畫面中央,部分黃色以點綴的方式落於白、紅色彩之上。從畫作的色彩塗層來看,最底層先以暈渲拓染的方式讓鮮紅與銘黃形成不慍不火的橘底,色彩時而自在潑灑、筆觸時而細絲滴流;其次,大面積的純白穿插其中,以覆蓋、融合、混雜之姿,讓相融的色彩,自然流淌成一不規則痕跡,彷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闡述的潛意識(或稱無意識)概念,無以名狀的事物存於腦海裡,色塊堆疊的層次像是整理大腦複雜交錯的思緒,時而俐落清晰、時而模糊不清。李氏透過色彩與水分掌握,以暈染、混色與乾擦筆觸的豐富變化,讓整體營造一種若有似無的氛圍,最後妝點的黃,除破除了全幅白、紅雙色的對立,也添加了一絲活力的暖色調氣息。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