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492

李仲生(1912-1984)在廣州美專、上海美專學習時立下深厚的傳統學院派基礎,但刻板的美術訓練體制使李氏不斷追求突破的可能。李氏非常強調「精神性空間」的重要,他終生標榜其創作皆是源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以直覺性的感受出發,用瀟灑、奔放的線條與筆觸表現內在的靈魂,傳達一種入世的情懷,悲、喜之情皆流露於畫布上。 《作品1492》為橫幅水彩畫,以黃色、紫、黑色、白色所組成,為冷、暖色相間,對比色相互融合的形式,構圖為近似放射狀構造。鮮明的對比色紫與黃,於畫面中心偏右下方處,彼此融合、浸潤,混合後為帶有灰色的土黃色的混濁色調,畫家將土黃色的大面積塊面描繪於鮮明的紫與黃色之間,帶有平衡的意味。而白色則穿梭、堆疊於各色彩之間,由畫面右半部濃厚的塊面到中心的書寫性線條,再至左半部放射狀、畫筆乾擦之痕跡,使畫面呈現風起的動勢感,同時也與土黃色的色塊相互呼應。畫面下方則是乾擦的痕跡與流淌的線條形成對比,此作即處於乾、濕,藍、黃的對比下,表現了李氏富有靈動的精神性空間,如同他曾言:「精神空間之有無和充實與否,原為衡量現代繪畫之是否具有『真實性』的重要標準之一」。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