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432

出生於廣東的李仲生(1912-1984),早年先後入廣州美專與上海美專附設繪畫研究所習畫,從而開啟了李仲生走向現代藝術之路。赴日留學後,師事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東鄉青兒(1897-1978)等心儀已久的前衛藝術家,並且積極參與校外前衛美術團體的活動與展出,顯然對其個人創作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後,李氏便將現代藝術思潮訴諸文字。在〈「畫因」淺說〉一文裡,他曾提及,畫家的心可以說就是一幅畫面,那由畫家的心所選擇的「畫因」(Motif),便是將在畫面上所感受到的朝著有繪畫效果的目標而活動。《作品1432》由無彩度的黑、灰、白之間的色階變化組成。畫面效果至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的白,中間色調的灰階色塊,以及畫面中心不規則的黑色線條。充滿靈動的黑色筆觸,疊壓於下層的白色底色之上,與之形成了黑白之間明暗的強烈對比,同時也牽引觀者的目光進入畫中焦點。黑色的線條起始於左右兩個中階灰色調的區塊之間,自由揮灑地朝向四方發展,並且在右邊灰色的方形色塊上,順著其中留白的圓形區域,以畫中最深沉的黑色筆觸,圈圍出上方白色線條的纏繞空間。白色的彎曲筆觸自此盤升而起,與左方兩道黑線為畫面張揚起向上提升的張力,並形成畫面中心結構的黑白對比。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