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391

臺灣於1950年代萌發的現代藝術運動得以成功的推動,李仲生(1912-1984)的影響深遠。李氏早在1930年代便在上海初步開啟現代藝術的視野,而後至日本留學,進入東京「前衛洋畫研究所」研習,學習到了諸如形而上(Metaphysics)、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抽象等繪畫理論,更參觀了1933年所舉辦的「巴黎・東京前衛繪畫原作展覽會」中西方前衛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在現代化的日本,李氏接觸到了時興的藝壇潮流,開拓了他對現代藝術深厚獨到的見解。 儘管李氏追求現代藝術的志向堅決,受啟蒙老師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影響,他飽含潛意識(或稱無意識)隱喻融合抽象的表現風格中,仍在線條上呈現具有東方、書法、構成性的特質。在此作中以白色塗抹在畫面中央,使基底產生如氣態般漂浮的迷霧團塊,突顯了上方淺藍色的線條,筆觸流暢徜徉、凌空飛舞,此二者淡薄清透的色彩為畫面帶來了游移流動的不穩定性。然而,中央的鮮橘色以及左側的井字結構卻帶來了相反的效果,前者以其濃厚且對比的色彩,形成如同深入刺穿淺藍與霧白層次的固定作用;後者則因其縱橫交錯的構造,帶來破壞的不穩定性,使畫面同時具有動、靜態的對比張力。李氏的作品,經常包容了衝突與矛盾的概念,呈現藝術家創作的心緒脈動。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