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363

1949年來臺的李仲生(1912-1984)正逢臺灣政治戒嚴的時期,在這樣高度緊張、戒慎恐懼的環境之下生活,藝術家們唯有透過創作的方式隱藏自身內在潛意識(或稱無意識)裡的欲望與想像,李氏更是如此。在他的繪畫生涯中,承受了現實環境困窘、拮据難捱的經濟條件及極度封閉的藝術風氣,在約五坪大小的簡陋畫室裡,透過教學傳遞現代藝術的觀念與精神,藉此培養了一批學子,包括夏陽(1932-)吳昊(1932-2019)、蕭勤(1935-)、李元佳(1929-1994)等人,開啟臺灣抽象繪畫的一波風潮。 《作品1363》主要以橘紅、深藍與墨黑三色組成,三色的結構可看出三段時間差。占據畫面近三分之二的橘紅作為起點,隨著筆尖迴旋流轉的方向乾筆刮擦、濕筆暈染。其次覆蓋疊加的深藍,部分因水彩流動性而與橘紅、墨黑自然融合成渾沌曖昧的區塊,不規則的三種色塊因筆觸乾擦時留下劃痕,畫幅從左至右為淺灰黑漸轉成深藍。李氏在畫面裡運用各式筆觸,不斷在色彩間旋轉、翻攪、纏綿、扭動,如同思緒進入到無可回復的黑洞當中,預示著從內在意識席捲而來的不安、憂鬱、恐懼。整體色彩沒有過多混濁筆觸,反而顯露層層遞進的色層,引導觀眾走入藝術家無以名狀的感性中。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