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243

出生於廣東的李仲生(1912-1984),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後,以文字寫作與私人畫室教學倡導現代繪畫觀念與創作,並強調啟發性與獨立思考的重要,培養出戰後一批青年藝術家,促進了戰後初期臺灣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開展。李仲生的繪畫,早期具有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風格,後來改以抽象繪畫的形式表現,結合了超現實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他曾提出,繪畫上所謂的「自然物」,不是單純的自然物,而是由藝術家的感受性和創造力,把它置放於特殊的藝術形象或藝術的秩序裡面的東西之觀念。 《作品1243》表現出水彩高度的透明性特質,主要的橘黑色團狀色塊占據畫面的中央,下方以三條短線立足於向左延伸的細線條上,以及一道橘色向左方拖曳的水平橫線,使得繪畫的動線效果看來猶如朝著右邊的方向行進,加以從畫面右邊鑽入的一抹白色筆觸,其形體好似一個趴著身體、低頭俯泳的人形姿態,正從橘黑色結構的下方沉潛擦身而過,如此一左一右的橫向指示,將觀著的目光牽引至畫面的中心,更隨著白色形體上的一條豎直線條的指引,連結至橘黑色強烈對比的線條筆觸裡,從而深入黑色的圓點中心裡。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