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219

出生於廣東的李仲生(1912-1984),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後,以文字寫作與私人畫室教學倡導現代繪畫觀念與創作,並強調啟發性與獨立思考的重要,培養出戰後一批青年藝術家,促進了戰後初期臺灣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開展。 李仲生曾提出,作畫活動是經過美的還原,已不是自然原來的物質,它是為畫家心目中所選擇的一種沒有肉體的現象,是一種美的還原,必須逐漸使其集中於繪畫的效果之論點。如同在《作品1219》呈現出紅、黃、黑三色線條的激進爆發之態,令觀者馬上就被畫面強烈的視覺效果給吸引了目光,沉浸於由色彩、線條、筆觸所構築出來無形象之美的空間裡。此一畫面由占據大部分面積的黑色主導,黑色不規則的線條筆觸恰巧形成了一個交叉的形態,其形狀如同一個「X」字形或是傾斜的「十字形」,紅色的線條從黑色中心的交叉點處噴發出來,以朝右的方向形成宛如鋸齒狀的噴射狀態,筆勢快速且毫不遲疑,顯現出畫中一觸即發的張力效果;游離在紅、黑兩方色塊之間的黃色,則扮演了一種緩衝的地帶,以流暢的筆觸穿梭於紅黑之間,時而沒入黑色的「X」字形結構中與之融合,又時而介入紅色的色彩區域,如同一種穿針引線般的關係角色,巧妙地貫穿紅黑之間色彩形態的差異。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