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195

李仲生(1912-1984)的學生陳珠櫻(1962-)於〈學畫錄〉中提及:「老師說:現代繪畫是不可預期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表明現代繪畫的特點,並非是先胸有成竹再創作,而是每一筆畫自然宣洩,不斷重複來完成,展現了現代繪畫在創作上構成的隨機性。 基於現代繪畫是藝術家內在心靈的結晶,從《作品1195》顏料的分層,可顯示李仲生對畫面的縝密心思。起初,以紅色發端,在右上左下對角線上,構成拉長的S形,白色覆於其上,自中間上端、左上往左下和右下延伸,最後再敷以紅色,從左上為起始,呈環形增補顏料,三者勢均力敵維持畫面空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右上角出現垂直向重複的紅色筆觸,可能為畫筆側面所壓印而成的效果,是李氏作品中新穎的表現手法。全幅採濃厚的乾筆線條及塊面進行創作,塗抹的色塊與旋轉的曲線,粗細交錯且破碎流動,在留白畫面襯托之下,因摩擦產生移動殘影的痕跡,更顯得筆鋒澎湃激昂,最終在遍布弧形及圓形的圓融軌跡中,達到視覺上的和諧感受。紅、白及融合形成的粉色,其中熾熱的紅色與強烈的白色,相互糾結和呼應,在柔和粉色的居中協調下,模糊彼此之分界,將豐沛的色彩層次,昇華至合而為一。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