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175

1949年李仲生(1912-1984)由中國隨國民政府來臺灣,旋即進入政治戒嚴時期。李氏除了油畫與水彩之外,抽象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原子筆素描,李氏強調素描並非只是捕捉自然的形體,也是培養畫面構成的基礎。其抽象畫放棄了陳腐的寫實風格,然而並非放棄真實,而是更深一層進入「真實」(Reality),是一種向內在發展,而否定向外取材真實對象的一種精神。其創作採用多元的材質,體現現代藝術在思想、技法、功能、媒材上反學院傳統的精神。 李氏抽象繪畫受到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影響,發揮了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的觀點,作品充滿了象徵、暗示性與想像力。《作品1175》由深藍色疊覆於紅色構成。運用濕筆和乾筆,以平塗、刷、壓印等方式呈現多樣質感。深藍於紅色間暈染而漫開,與飄飛的線條構成騷動不安的氛圍;畫面邊緣的破碎紅色,因貼印的手法帶來穩定感。淡藍色與淡紅色水彩以快速乾擦而形成速寫風格的線條,羽狀及紡錘形結合的造形容易引起觀者的聯想,猶如眼瞳意象,多隻散落於畫面的眼窗彷彿無處不在的窺視。觀其身處於臺灣政治戒嚴(1949-1987)下的白色恐怖氛圍,抽象畫似乎亦可成為思想受到箝制的處境,一道情緒與意念的出口。 出處:陳千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