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173

生於廣東的李仲生(1912-1984)一生致力於現代藝術,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後,透過撰文與私人畫室教學,成為推動臺灣現代繪畫的推手,引導出「東方畫會」的成立與戰後初期臺灣美術的現代化運動。從李仲生留下的豐富文稿當中,不難窺見他對現代藝術的真知灼見。談到現代繪畫的「新時代」概念時,說到:不攝取「自然」的美,而注重「畫」面的美者,則為新時代的繪畫。因此在他的畫作中經常是充滿暗示與象徵的純繪畫世界,不受限於任何物象,轉而專注於畫面所呈現的效果。 《作品1173》畫面構成依色彩的組合及作畫過程,約略可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的灰黑、中間作為主要色調的淺灰藍,以及畫面中心處造成視覺跳躍焦點的亮橘紅色。畫家先以少量的黑色顏料加入大量的水分,調出極像淡墨色的淺灰,從左下往右上的方向,在畫面上畫出橫向的並排筆觸,再從其中延伸出漸次變深的灰、黑色線條,顏色最深的黑色筆觸集中在畫面的右下角,線條姿態略往上揚,筆勢造形的走向呼應著上面的淺灰;占據畫面中心大面積的是用寬筆刷出的淺灰藍色筆觸,以揮舞般優美的圓弧線條,圈就出視覺焦點的所在空間,最後由兩、三處醒目的亮橘紅色線條完成了如畫龍點睛般的聚焦視點。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