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132

李仲生(1912-1984)歷經二戰動盪的中國、日本現代藝術思潮的衝擊,自學院傳統西畫出走,並在前衛藝術的浪潮中嶄露頭角。1949年隨軍隊由中國來臺灣,其畫風也從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轉而為抽象風格。在臺三十餘年提倡現代藝術,其教育強調:堅持在繪畫上作現代表現、注意現代世界美術思潮與發展、要有獨創性、要有素描的基礎。而其體制外的教學則啟發門生組成臺灣戰後現代美術團體——「東方畫會」,創會會員又有「八大響馬」之稱。 藍、黑與紅三色為李氏經常採用的組合色,然而卻經常以不同的明度、彩度、筆觸、形狀與線條展現多樣質感的畫面構成。該畫作由紅、深藍、黑色水彩於畫面一隅組成,以平塗、乾擦並用,紅色比例高於黑色,更甚於深藍色。紅色與深藍色面破碎具離散性,顏色之間雖相疊,然顯得薄而輕,從色面中延伸出的線條則顯得無組織,猶如散亂佚失的根。惟黑色色面掩覆了紅色及藍色,其不具明度的性質又具備將周邊顏色聚攏與收縮的效果。 出處:陳千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