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125

李仲生(1912-1984)認為現代藝術的藝術性在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而抽象繪畫並非襲奪了繪畫敘事的功能,而是拓展了言傳對象和方式,以暗示性手法表現心象世界。此觀念也投映於李氏的作品中,其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理論挖掘內心意識,又鍾愛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捕捉心靈的自由運作,以象徵性的手法表徵人之內心。 《作品1125》一作,可以看到方向各異的淺藍隨興線條組成畫面的基底,這些線條越往中心越清晰,越往四周則以乾擦形成飛白的效果,令色彩邊界模糊,而與四周的留白巧妙相融。自藍疊加的白,時而揉合藍,時而維持原色;上側邊緣保有白色色塊,至下方則混融藍而具有海浪般的漸層效果。畫家透過白的筆觸在畫面上創造一個隱隱約約的圓,包覆並穩定了紛亂的基底,也有著未知終始點的循環效果,與似迸發的藍呼應成滔滔浪海。最後的紅,雖然未完全連成線,卻順著一道道弧線緩緩落下,為畫面的躁動增添了一股安定。此外,藝術家特意保持顏料厚度,至今可見顏料乾裂的痕跡,成為畫面表現的隨機與偶然。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