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947

在李仲生(1912-1984)的作品中,精神空間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李氏在〈論現代繪畫〉述及,十九世紀前的西洋繪畫以科學為基礎,以寫實空間模仿自然;現代藝術家突破過去的框架,得以自由發展。並以西洋話劇和京劇對比,京劇的舞臺和道具皆是簡單的,透過演員的表演,象徵複雜的動作和劇情。演員所表現的空間,就如同現代畫中的精神空間。可以簡化的、非具象的造形表現心象,進一步與觀者產生共鳴。 《作品947》主要由紅、藍與白色塊面構成。整體畫面皆以暈染的形式創作,線條與塊面向外糊散。藍與紅色調大致為方塊狀,水分暈塗使輪廓較為模糊,線條的延伸,使動勢更加流暢。紅與藍色色塊相互對比,上層覆以氤氳的白色顏料,將色彩罩入其中、形成柔和的修飾效果,隱約能看到細小的刮痕在其中遊走,營造特殊的精神性空間。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