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946

李仲生(1912-1984)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歷經白色恐怖時期,從早期的半具象造形,發展到後來的抽象繪畫表現,他終身致力於抽象繪畫的教學與推動,「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即出自於李仲生所開設的畫室,李氏認為,抽象畫的「變形」都不離自然對象為依據,藝術家擷取現實生活中的美,將心靈內在之體悟抒發出來。 他認為,所謂繪畫的「新時代」,只重視「形式」的繪畫,其畫面的構成原則,是將構圖形式化,作為線條與色彩的構成。此幅採橫向長幅,整幅畫的大色塊,以左上方的白色與右下方的粉紅色,各自占據畫面的二分之一,形成強烈對比、拉扯的兩個塊面。李氏運用調和過的淡彩紅色,與純黑、純白進行揉合、掩蓋,層層交疊、交錯,三色彼此激發與衝撞,白色又與黑、紅色相暈染、混色,呈現水彩的特性;李氏以深淺不同的黑色線條,揉合了帶有隨機性的純白線條,產生不同的層次感,線條與筆觸恣意地揮灑,粗獷純樸而不造作。觀者可感受到他內心暢快、激情的表達手法,猶如精神空間自由自在、無拘束的遊走,呈現出藝術家率真、直搗真切的本質,超越了公式化的界線,印證了李氏強調「精神空間」的創作意義與重要標準。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