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944

從具體明確的「再現」方式到抽象無形的非敘事結構,李仲生(1912-1984)一生漂泊各地找尋能完整詮釋內在意識裡的自由靈魂,因此從上海遠渡至日本學習前衛美術的觀念,其中影響他最深的現代理論為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潛意識(或稱為無意識)理論。李氏透過線條、色彩所製造的多重組構形式,表達想像與現實間拉扯的矛盾情感。 《作品944》為水平擴展的長形畫面,用色上使用紅、白、黑和藍四色,色彩堆疊主要偏重下方,以橫向平行方向延伸,讓對比色調相互襯托,產生上下制衡的視覺效果。在構圖上,以上往下呈等腰三角形的結構,向下左右拓寬的方式作為色彩塊面堆疊延伸的路徑,分成三種層次。底色為純白與淺灰匯聚成的塊面鋪底,其次是紅與黑兩色鑲嵌的組合,最上方的黑色則拖曳出乾擦筆線。畫幅中央的紅色暈染襯托墨黑與純白相互交融成的灰階,添加弧形黑細線於周圍,突顯出白色構成的空間,為畫面塊面間建構立體感。在顏色上,紅色暈染拓散的痕跡矗立於畫面中央,引導觀者朝其上下黑白兩大區塊拓展視野,水平線條為主調的黑色塊面,並穿插一點藍灰線條與灰白塊面,不僅產生筆觸方向上的平衡,也形成黑白對比色調疊加間的厚實感。 出處:徐翌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