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927

李仲生(1912-1984)接觸現代藝術的經驗可說自上海時投身入「決瀾社」便萌發,李氏此時的畫風偏愛以機械派(Mechanism)、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古典時期的繪畫表現為主。然而,在赴日求學時,進入東京「前衛洋畫研究所」,受到「二科會」成員的老師們影響,在藝術思潮上展開了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理論的探索。 其中,特別是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在創作與思想的成就,最讓李仲生敬佩,藤田由日本傳統的浮世繪中汲取平面化與筆墨線條的特色,成功形塑出獨特的個人風格。李氏的創作觀念也強調在現代藝術的觀念中融合中國藝術傳統精華。在此幅作品中,白色顏料以乾燥或濕潤的筆觸大面積地被塗抹在中央,並將下方暈染的清透藏青色捲入、掩蓋,同時卻又再施以紅色,製造出淡粉色與淡藍色之間隱晦的對比與連結,最後濃黑的筆觸瀟灑磅礴地揮灑,帶有書法動勢的線條軌跡,形成壓制底部白滄渺茫的衝撞力道。畫面整體因藝術家以水分融合不同的色彩媒材,藉由技法的靈活轉換豐富了多樣的筆觸質感,呈現出濃淡、輕盈與凝重的層次對比,更使作品帶有奧秘的中國哲學意味。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