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909

李仲生(1912-1984)於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於臺北市安東街開設畫室,教授學生繪畫創作與理論,其最為人稱道的是「精神傳精神」教學,李氏鼓勵年輕人學習並研究,他認為,現代藝術的學習,需要有紮實的素描功力與線條的鍛鍊,將自然經由藝術的手法,轉化為「畫面對象」,他以藝術的「精神空間」,來判斷現代繪畫是否具有「真實性」。 《作品909》採橫向長幅,李氏對於顏料特性的熟稔,濃淡彩的線條層層交疊,粗細筆觸橫縱交錯、交織穿梭於色塊之間,他藉色彩的塗抹、反覆的覆蓋,劃破了既有的現實,開啟另一個心象空間。白色的暈染、相融,帶來了彩度的變化,左邊的深藍色塊面往畫面中央移動,帶來了衝擊力、撞擊力道,藍與紅色暈染成紫色,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感與生命力,猶如正在蛻變中的城市,高彩度的藍色與紅色的塊面是畫面的支撐力量,呈現強勁的衝擊力道,藍色的筆觸形成強勁的張力,猶如迅雷奔馬,主動挑釁觀看者的末梢神經;他強調畫面的「構成性」與「構造性」,筆隨意走,隨興之所至,期能創造出偶然天成之效果。李氏強調自己是畫「中國現代畫」,而不是畫「現代中國畫」,他並非刻意要在作品裡融入哲學思想,反則就違背自己的藝術理念,而變成了敘述性的繪畫。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