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810

李仲生(1912-1984)對外在事物有所取捨,將自然的形象回歸成藝術真實,其形象以「藝術語言」表現出來,是根據於藝術家所見所感及生活之體悟。他從反覆的塗抹中找到線條的律動和速度感,然後逐步規畫成抽象圖形之樣貌,再分析與比較,他打破了現實造形之限制,融入了直覺與西方的自動性書寫(Automatism)的技法。 從畫面上觀察,顏色主要從中間偏右方層層交疊,底色先以藍色為基底,再以白色添色,中央的紅色線條最後塗上,藍、紅、白層疊交織,藉由水分從左方擴散開來,紅與藍相互暈染與混色,透過水分多寡的掌控,產生不同濃度與彩度之效果;李氏善用畫筆「刷」的特色,造成畫面線條的趣味性變化,於構圖上形成戲劇性的張力,為畫面增添跳躍之動勢,紅色筆觸恣意地在淺紫色上堆疊;然而,右下角紅與白的混色,隱約地看到筆觸與色彩交疊的層次感,呈現出水彩的透明度與簡潔。 李氏水彩的畫面視覺效果,與油彩凝滯厚重感覺的不同,水彩作品呈現出較為輕快的節奏,且大量留白,具有東方性的想像性與空間景深。他藉由簡單的藍與白製造出明度不同的層次感,產生出詩意的抒情性,讓觀者感受到創作者內在情緒的激情與澎湃。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