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496

素描在傳統學院派中,被視為重要的基礎能力,具象地再現自然之草稿練習;李仲生(1912-1984)雖然以抽象類的作品為名,但並未否認素描的重要性,其在臺北和彰化開設私人畫室時,強調無論具象或抽象繪畫都須重視素描,只是兩者的素描概念不同。李仲生的學生鍾俊雄(1939-)回憶道:「…所以我們學生特別重視素描,一般人誤會搞現代藝術好像亂畫沒有素描,其實素描最重要,從教學第一天就開始。」 在這幅畫面中,紅、黃、白彼此交織成一束花火。畫家在畫面最底層自中心向四周輕柔地刷上飽和度較低的紅與白,並且在紅與白的交界處留下兩者碰撞後產生的淺紅。往黃延伸去的紅漸漸淡去,徒留乾擦後的一絲絲飛白,隱沒進黃之中。上層的黃則分布在畫面的一側,與白分占山頭,一片片厚重的黃承受不住水分的重量,向畫面外流瀉。最上層還有畫面最深的紅,一筆向上延伸卻向下回勾的深紅,彷佛一道泉水自中心噴發,帶出畫面上的高潮。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