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474

李仲生(1912-1984)被譽為現代繪畫的先驅,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臺之後,除了在報章雜誌上大量發表介紹西方前衛藝術思潮,也在臺北市安東街開設私人畫室開班授徒教,其教學理念深受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1886-1968)影響,以突破傳統學院的方式,要求學生先放棄任何既成的繪畫觀念,強調要徹底地破壞,才能步入繪畫的核心,深入真實的內心世界。 李仲生的創作總是充滿了創造再破壞的動力,沒有起始也沒有結束,隨時充滿挑戰的精神;其所展現的形式是抽象的,也正因為脫離了有形物象的限制,讓觀者得以更專注於欣賞畫中的結構張力,以及色彩和線條的變化。《作品474》主要以高彩度的藍色所構成,再輔以黑色和白色的線條和色塊。李仲生刻意將畫面的中心留白,讓色彩與筆觸彷彿自畫的中心向四方爆發而出,筆觸充滿了靈動與跳躍,點、畫、塗、抹之間讓線條與色塊相互糾纏,形構出畫面的張力;畫面中占據大部分面積的主體藍色,或與白色相調和形成厚重的淺藍,或是加水稀釋後摻入少量的黑色成為灰藍,造成視覺上的移動與拉扯,終而以黑色的線條筆觸完成畫面的穩定平衡之感;誠如論者陶文岳(1961-)所指出的,來臺後李仲生色彩的表達,偏愛藍、黑、紅的顏色,特別是藍與黑喜歡同時並用。 出處:蘇珉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