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387

李仲生(1912-1984)反對傳統油畫,其認為傳統學院專注於描繪自然物象的技巧,弱化了人類內心的精神空間:「現代繪畫之能夠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的世界性繪畫,便是因為他是內向的含有人類內面的精神的真實性在。」以此觀之,李仲生專注於人類內心精神的闡發,因而在現代藝術的教學上,配合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理論與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試圖挖掘創作者的精神空間。 李仲生在這幅作品採用白、黑、灰與若隱若現的桃紅。桃紅不僅在底色中自成一格,同時又從大片的白中似有若無地浮出,幽微而細緻地調和著白,使白不致過於強烈、顯眼。至深的黑偏離畫面中心,藉由拖曳的曲線向四周發散,而次深的黑占據白的相對位置,雖顯沉重卻被比例懸殊的白所制衡。最後,灰彷佛是白猛然遇到黑的產物,透過畫家奔放的筆觸所暗示的方向性,從白中緩緩流瀉。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