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345

1912年出生廣東的李仲生(1912-1984),經歷中國改朝換代、身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安局勢,然在動盪的時代中,李氏仍不懈追尋前衛精神,力求現代藝術的奠基。早年加入中國最早提倡現代繪畫的「決瀾社」;留日期間,曾參與被評為日本前衛運動史兩翼之一的「黑色洋畫會」,累積豐厚的前衛能量並於來臺後開設私人畫室,與其門下子弟共築出臺灣現代藝術的輪廓。綜觀李仲生作品以抽象藝術為多,並不意味李氏的侷限,其也曾展出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繪畫、著迷於機械派(Mechanism),畫室學員也在其引導下走出各自的風格。 從色彩的疊加效果看來,隱隱約約可見畫家以紅為底,逐次加上藍與黑。飽和度低的紅與藍似乎分占著背景,並且因其飽和度低而溫和不慍的特質,與飽和度高而高調的黑形成強烈對比,甚至可以說加重了黑,使黑跳了出來。然觀者的視線卻因畫家處理黑色時,由畫面周圍向中心逐漸清晰的筆觸,以及斜向中心的暗示性線條,而回到了藍與紅。在一來一往中,出入了清澈與深沉,看似平面的畫作,因色彩、線條形成的靜與動而有了對比,在對比的間隙中產生了距離,因而有了畫面的深度感。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