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品1043

李仲生(1912-1984)在上海時加入「決瀾社」,結識了一群現代藝術的改革者,其創新的精神對李氏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到日本求學後,在創作上逐漸走向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風格發展,深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潛意識(或稱無意識)理論與自動性繪畫(Automatism)影響,注重心靈與直覺性的表達,觀李氏那奔放的筆觸和潑灑的顏料,即可見他高度繪畫自主性與精神性之展現。如同李氏曾言:「藝術如果不具備『可以意會』的部分,剩下的只是『可以言傳』的部分,那只是一種技術的存在,而無意術思想的表現。」 《作品1043》以粉紅、紅色、藍色、白色所構成,較特別之處在於,整件作品皆籠罩在粉紅色的色調下,與李氏其他作品中,衝突、對立的色彩表現有所別。藍色色塊占滿畫面的三分之一,以近似幾何的形式表現於畫面的左下方與中心點,白色則看似有規律的以梯形方式均勻分布於藍色色塊上,疊加起來的效果帶有立體主義(Cubism)的解構特質。少量的紅色色塊偏於畫面右下方一角,在粉紅色顏料的籠罩下,明顯傳達了空間的秩序。李氏繪畫的前衛性表現,有部分是源自於1933年參觀「巴黎‧ 東京前衛繪畫原作展覽會」,接觸了如: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等前衛畫家之作品,使之對前衛繪畫產生了更大的信心與興趣。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