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黑瓶子

日常生活中使用過調味罐、醫療劑藥的舊瓶子,原應被丟棄、遺忘,在此卻反轉其廢棄的宿命,變成被供奉、凝視的對象。瓶子從內部塗上黑色,變成難以穿透內在奧秘的神秘物件,它們光滑的斧作痕跡與腐朽木塊滿佈時間年輪的肌理,形成一種文明物/自然物的對應關係,兩者各有自已獨特的生命歷程,兩者在此聚合,既產生一種相互辯證的氛圍,也形成相互連結的新生命形態。此作是一件取材自現成物的集成雕塑,也是以生活廢棄物所集結而成的環保紀念碑。藝術家的創作策略,是把原本廉價、熟悉到幾乎完全忽略的日事物,轉化為懸疑性的神聖遺跡,以喚起觀者對土地生態的關懷。 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頁19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