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七虎圖

朱為白(1929-2018)本名武順,自1958年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一員時,為自己起藝名為白,希望可以「為空白有限的生命添加一點可追尋的痕跡」,而他也不負自我期待,終其一生沉浸於藝術探索之中。在其藝術之旅中,除了較為人知的抽象探索外,1970年代的具象版刻作品也甚為精彩。 藝術家在《七虎圖》的方矩框架中,巧妙地利用構圖、線條粗細變化,描繪著七隻生動活潑的老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框架出整幅作品的ㄇ字形大老虎,粗黑厚重的線條勾勒出虎的身形輪廓與身體花紋,並填以細緻刻畫的毛髮線條,使觀者遠觀時能與中間的虎群區隔,近看時又能體會藝術家精緻細密的刀工。大老虎圍住的虎群們中央是一隻次大的虎,身上有著五隻或掛或臥,以各式姿態嬉戲著的小老虎,不禁令人聯想這些老虎們是否為一個家庭,由公虎守護著母虎及其孩子們,呈現出和樂的氛圍。 論者吳玗倩認為,虎在戰國時期被人視為萬獸之王,因此民間常將虎畫於門上以趨吉避凶,而後又因虎的發音與「福」相近,演變成「福神」的象徵,虎成為民間年畫時常出現的元素。在此,藝術家採用七隻虎,不僅同時呼應著民間藝術對虎的象徵意涵,同時藝術家取「七」為完滿的數字,表現出完滿的「家」的價值觀。 出處:劉欣儒,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