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里法(1938-)畢業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59年畢業前夕加入「五月畫會」。1964至1975年期間,達到版畫創作的巔峰,是藝術創作生涯的「版畫黃金十年」。1975年前後,始轉向文字書寫,其所出版之最經典論著有《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和阿笠談美術(美術書簡:阿笠)》、《臺灣出土人物誌》、《紫色大稻埕》等,俱是以「臺灣美術」為寫作核心,由此再輻射出史、詩、論文、散文、小說各式文體。 這件1971年的版畫作品《動的影子(三)》,創作於謝里法滯美時期,他在「西貝茲藝術家之家」(Westbeth Artist Housing)的版畫工作室製作版畫。作品為正方形幾何圖形之由小而大、由內而外套疊。單色均勻塗布之正方形區塊,以降低彩度的灰藍,配合一深一淺輪替交錯,成為穩固的背景。沿著最內裡正方形的邊緣,單邊以五個為一組的小圓球排列。小圓球內部,由紅色藍色形成如液體相互交融的流動感。畫面中央,是正方形對角線交叉形成之四個三角形面積的構成,以桃紅色由內而外漸層變淡溶入灰藍色之中。《動的影子(三)》屬於「純造形」系列,是謝里法對單純造形與色彩關係之研究。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