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之門

1936年生於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1965-68年旅居巴黎,進入版畫17工作室進修。1973-76年在臺灣提倡現代版畫。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任教二年半。2002年返臺繼續繪畫和版畫創作。 1968年底,廖修平移居美國紐澤西並進入普拉特(Pratt)版畫中心學習與創作,原在法國巴黎17版畫工作室習得的一版多色(Viscosity processes in color printing)凹凸併用的技法,在此轉化為金屬版腐蝕凹版印製與非金屬版(主要是紙版)凸版方式印製,多版種合用的併用版畫(Combined print);並首創滾筒先沾滾上漸層色彩,再施滾到版面,印製出彩虹般漸層的效果,象徵四季更迭,宇宙陰陽輪替的道理。正因為一版多色的印製,其畫心版面的尺寸受限於使用滾筒的大小。廖修平如此多版併用的技法,增添了創作的自由;增添了畫面的語彙與作品的內容。《門符號系列》作品,開起於1967年的〈門〉,到1968年的〈春〉、〈夏〉、〈秋〉、〈冬〉,再轉向1969年多版併用的〈太陽節〉;這些符號的連結與技法的併用,很自然的發展至1971年的〈日之門〉。廖修平自述:「門,通過了它,我們來到這人間,並且為了生活與認識這世界,又不知懷著多少歡樂與苦楚的心情,打開過無數之門。何況這一扇門之後,仍然有許多門等著我們去開啓,去通過!」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