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爭與和平之六

謝里法(1938-),畢業自省立臺灣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59年加入「五月畫會」。1964年留學法國巴黎,1968年因為「五月學潮」被迫離開巴黎轉往美國紐約,卻又在紐約面臨美國參戰,因戰事升級所引發進而促成社會全面的反戰思潮。再加上這段時間,臺灣外交連連挫敗,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8年臺美斷交等,使得心繫家國的謝里法,創作出觸及政治性議題,發展出「戰爭與和平」系列。 1969年的蝕刻鋅版作品《戰爭與和平之六》是該系列當中的一件。畫面中出現的嬰兒,象徵著謝里法自己也是身處社會處境中人的投射。成排而高聳矗立的塔臺,以其鋼骨結構頌讚人類高度發展的科技文明,然而文明所帶給人們的未必全然是幸福,它同時是災難的開端,最大的災難便是同類互相殘殺的戰爭。空中呼嘯飛過的戰機,投擲落下的炸彈,無情地轟炸城市閃著或遠或近的火光。出任務的戰機是否會被敵方摧毀、機上的戰士能否及時以降落傘安全脫身,人的生命在千鈞一髮之際,只能托付給命運之神擺弄。人們置身戰爭其中猶如赤身裸體的嬰兒,無力抵抗、無法逃脫,只能放聲哭喊,卻無其他人理會。諷刺的是,戰爭殘酷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滿足少數份子的野心,他們無視死傷,將戰爭視為撲克牌對峙的遊戲。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