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走出玻璃箱的嬰兒

作者謝里法(1938-)最大的貢獻之一,乃是1978年出版臺灣第一本關於臺灣美術史的專書《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除了臺灣美術論著,謝里法長年從事藝術創作,1964年留學法國巴黎、1968年轉往美國紐約,自1964年至1975年間,以旺盛的創作力拓展出其創作生涯中的「版畫黃金十年」。1971年獲得全國美展版畫部第一名,版畫作品多次參展國際展覽,並獲法國國家圖書館及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典藏。回臺後,創作以油畫為主,時而觸及雕塑、觀念行為、地景裝置、策展,是集合藝術思辯與藝術實踐為一身的藝術家。 這件蝕刻鋅版版畫作品《走出玻璃箱的嬰兒》,創作於謝里法初到紐約的1969年,是延續自巴黎就已開展的「嬰兒與玻璃箱」系列。多邊形幾何所成的畫面,帶有硬邊畫派成形畫布的意味。畫面中的嬰兒,是謝里法自己也是居住於都市中現代人的投射,玻璃箱則是現代生活中無情的現實。玻璃箱將畫面進行硬邊幾何的切割,猶如遭現實尖銳切割的生活。玻璃箱層層堆置成一難以逃脫的現實深淵,其中被現實所禁錮其中的嬰兒,顯得極為軟弱與無助,卻仍然奮力掙扎著想盡辦法出走。作品以不帶色彩之灰階處理,深刻描繪出人之意欲逃離現實,發自內心底層吶喊之晦澀低吟顯得無奈的聲音。 出處:徐婉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