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月之祭-原作版畫集

李錫奇(1938-2019)出生金門,受到了學校與家人的支持,1955年進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1957年李錫奇曾到臺北新聞大樓參觀東方畫會舉辦的首屆「東方畫展」,1959年與秦松(1932-2007)等人組成「現代版畫會」,1960年代中期,李氏成為「東方畫會」的重要活躍份子,更參與了「現代藝術季」(1966、1967)、「不定形藝展」(1967)、「七〇超級大展」(1970)。 蕭瓊瑞(1955-)曾說「畫家與詩人的結合,孕育了兩年後因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而創作的『月之祭』系列」,由此探知了《月之祭——原作版畫集》的創作動機。呼應於登陸月球的事件,畫面中的圓形呈現出月球意象,同時結合了點、刷的筆觸,此些筆觸包覆、相應於高掛於上的月亮,透過筆觸疏密的安排,不僅使畫面帶有動態感,也表現出書法線條的意象。此外,詩人與畫家的結合是切入該系列作品的另個面向:1950年代末期臺灣現代繪畫運動,詩人的文藝脈絡與畫壇緊密地結合,而李錫奇的太太——古月(1942-)正是位詩人,她也為了《月之祭》系列作品寫下10首詩作。整體而言,《月之祭—原作版畫集》不僅脫胎於早期規整、樸拙的版畫,體現了詩壇與畫壇的相應相知,並且讓作為全球共同議題的「登月」,透過該作品得以觀察到臺灣如何接受、消化,使藝術作品成為載體的表現過程。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