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土石流

周瑛 (1922-2011),福建人,1945年進入福建師專藝術科就讀,1948年畢業後來臺任教於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凡40載。早期以寫實風格的黑白木刻版畫見長,描寫大陸戰亂下的困頓民生、寶島臺灣的農村風情、人倫親情與社會關懷等。50年代在反共抗俄的文藝方針指導下,參與具濃厚政治宣傳意味的戰鬥木刻版畫。1960年代起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影響,轉向抽象版畫的創作,開啟他探索新的拓印技法和多元媒材應用的時代。身為一個教育者,他作育英才無數;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畢生追求自我超越,可謂戰後臺灣現代版畫家中值得學習的重要典範。〈土石流〉 創作於1949年,當時初抵臺灣不久的周瑛已經觀察到這常見的自然災難。畫中只見在綿連雨勢的肆虐之下,所有的家當都被滾滾濁水所吞噬,人和家畜在激流中載浮載沉,剩下屋頂的房舍也只能提供無助的居民登高呼救,偏偏雨神依舊沒有罷手的意思。在此周瑛以不同的刀法展現前中後景的變化,他先以似木頭的紋理表現土石流的洶湧力道,接著以斜行的粗線表現雨勢的滂沱,最後再以點狀的筆觸表現整個山巒籠罩在瀰漫的水氣之中。這一切都彰顯了大自然那無堅不摧、令萬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巨大威力。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