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水

呂璧松(1870-1931),有學者認為他是汕頭的水墨畫家,也有學者認為他是來自泉州的畫家。但根據1913年10月5日《台灣日日新報》〈臺南畫家〉報導,認為呂氏應該為台南畫家。其主要承襲中國「南宗」文人畫系統,山水、人物、花鳥畫各類兼擅,爾後逐漸受到日本南畫與四條派影響。其作品曾參加日本京都洛陽美術展、帝國繪畫協會熊本美術展等日本美術展覽會。門生許春山(1906-)、鄭清奇(1889-1956)皆成名家,臺南民間傳統彩繪畫大師潘春源(1891-1972)、陳玉峰(1900-1964)均曾受呂璧松指導。 〈山水〉一作描繪江畔沿岸風光,岸上林木、山巒皆在氤氳之中,二文士於水上舟中交談,氣氛閒適。畫中河道與沿岸林木形成一斜向構圖,向遠處逐漸模糊淡去,表現迷遠的空間感,山石用暈染而成,造形與氛圍皆類似南宋院畫與浙派繪畫風格。然此畫捨去皴法,以暈染形成明暗對比,營造山石的立體感。據學者研究,身處日治時期的呂璧松,山水畫風逐漸受到日本南畫與四條派風格之影響,並取法於當時的日本水墨畫家。 作者款識:「璧松。」下鈐:朱文「呂璧松」。 出處:李如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