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重溪

1949年是郭柏川回台的休養期間,喜愛旅遊寫生的他,畫下了位在屏東一地的四重溪。對於熱衷於繪畫本質探索的郭柏川,在面對一個湍急河流的景緻之際,以一種「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思考進行描繪。《四重溪》的畫面呈現一片分布顏料色彩的視覺圖像,沒有了主賓關係、沒有了深度透視的自然景象。郭柏川以厚實飽滿的筆調繪畫,讓圖畫不再是一個「幻覺」的虛擬空間;畫中的河流石塊、草木山林都只不過是創作者筆下的線條色塊。「表現主義」那以藝術家個人情感來帶動創作風格的藝術理念,使得郭柏川的具象繪畫不再受到物理世界的羈絆枷鎖,而是透過色彩、筆觸傳達出創作者個人獨特的情緒思維。這張繪溪的圖畫中,我們清楚地看見郭柏川的思緒,隨著那流暢的線條宣洩出來,像是對著觀者訴說:「永恆即是生生不息地存在著!」。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