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劉啟祥(1910-1998)出生於臺南柳營,1923年先後於日本青山學院和文化學院習畫,尤其1928年就讀文化學院期間,接觸許多「二科會」畫家如:石井柏亭(Ishii Hakutei,1882-1958)、有島生馬(Arishima Mibuma, 1882-1874)等人。1932年赴巴黎留學,曾進入羅浮宮臨摹繪畫,對於光影變化的寫生觀亦有心得,並延續至戰後的創作風格。回臺後積極推廣美術活動,他與畫友共同組成「高雄美術研究會」,並自1953起開始發起「南部美術展覽會」,對拓展南部美術風氣有重大貢獻。 1960年代末,劉氏除登山外,也時常至恆春、滿州等地寫生,此作《風景》即為描繪自滿州眺望大尖山的一景。放眼望去,前景為雜沓相間的淺褐色民房,磚紅的屋宇與大尖山的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也使平地景觀達至和諧的一致性。除色彩之外,劉氏也經心刻劃佈局,透視法的消失點坐落於民房的最遠處,形成宛若菱形下緣的構造,而大尖山的山峰處恰好坐落於消失點的正上方,構成了菱形的上緣,使觀看的視線更加遼闊渺遠,同時加強了畫面景深。而對於大尖山的表面,特別是裸露岩石表面的山尖處,畫家並非直接敷以灰色,而是表現了光線反射後的色彩,將之敷以綠與白色,尤其白色反映了劉氏對於光線的詮釋,是炙熱耀眼,也是全幅最為鮮明之處。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