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節臨王羲之十七帖

釋文: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漏書‘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出處十七帖〈積雪凝寒帖〉)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出處十七帖之〈服食帖〉,但漏書‘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下接十七帖之〈瞻近帖〉,但亦略前段文字) 似苦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避(僻),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止還具示問!(出處十七帖之〈瞻近帖〉)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否)?有驗者乃是要藥。(出處十七帖之〈天鼠膏帖〉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出處十七帖之〈朱處仁帖〉) 款題/印記: 款書:李天民。鈐印二:李天民印信日利長壽(白文)。學樵(朱文)。 鈐印二:李天民印信日利長壽(白文)。學樵(朱文)。 鈐印三:李天民印信日利長壽(白文)。學樵(朱文)。 前印二:李天民印信日利長壽(白文)。學樵(朱文)。天覽(朱文)。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6。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