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水

劉延濤(1908-1998)號慕黃,出生於河南省鞏縣,畢業於北京大學,1949年來台後,曾擔任監察委員,並協助于右任編修〈標準草書〉,與馬壽華、張穀年、高逸鴻等人組成「七友畫會」,其繪畫風格受石濤、八大山人之影響,是渡海來台者之中少數能融合詩、書、畫於一身的名家。 本幅畫作描繪在山林之間,一人獨自行吟之情景,採以對角線之X形構圖,將畫面分為近、中、遠三景,近景的山石以濃墨皴擦,體積量感充實而飽滿,山石上以濃墨點綴著幾叢樹木,在山石樹木掩映下,一條山路橫亙於其間,畫家以筆墨的虛實所造成的對比下,營造出畫面的焦點。隔著雲霧與近景相對的是高聳的連綿山峰,山石、岩壁多以乾筆皴擦,表現出與近景截然不同的質感,山壁上則錯落著些許樹木,遠處山峰畫法大致相同,但墨色漸趨於清淡,藉以表現空氣遠近之感。整幅畫作構圖均衡完整、畫面空間的遠近效果極佳,墨色乾濕、濃淡運用得宜,透過欣賞畫作,似乎也能感受到山林間那份漸濃的秋意。 款識:「詩思大海深,心地秋風爽,落葉滿空山,獨來還獨往。六十年劉延濤」 鈐印:白文「延濤」。 出處:呂金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