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石

卓補林,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待考。戰後渡海來臺,中國書法學會發起人之一。 卓補林〈竹石〉,畫呈狹長的條幅形式,左下方斜置一石,石後修竹數竿。石塊先以乾溼不等的淡墨勾勒皴染,再加點濃重的苔點;墨色較豐富,是屬於以濃破淡的破墨技法。棍棒狀的石塊造型平淡無奇,並不著意表現太湖石瘦、皺、漏、透的嶙峋姿貌。與之相較,竹幹細枝則呈輕微的弧度彎曲,墨色濃淡與疏密分布亦有變化,顯得較為婀娜多姿。 畫竹法嚴守古典傳統,介字、个字、人字組葉法清晰可辨。全幅墨竹毫無修改與遲疑,僅僅以書法運筆的一次性揮毫寫出,符合胸有成竹的傳統規範。 右上方款識:「胸中千畝詩人筆,寫出篩金戛玉聲。辛寅立冬,八十叟卓補林寫意。」下鈐朱文印二方:「卓」,「補林老人八十後作」。左下方朱文壓角章「古閩卓氏褒德堂書畫記」。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