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非山非水(D)

黃朝湖(1939-)生於臺中豐原,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畢業,在校期間從呂佛庭(1911-2005)學習中國繪畫,隨林之助(1917-2008)修習膠彩畫,畢業後進入「臺灣現代繪畫導師」李仲生(1912-1984)的畫室,與友人蕭勤(1935-)、劉國松(1932-)等人皆為推動現代繪畫運動的旗手。曾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2020年成立「世界彩墨藝術總會」。 80年代,黃朝湖結合西方抽象表現主義概念與東方水墨得「意」忘「形」的創作概念,發展出一系列的彩墨渲染作品,他以水墨與壓克力顏料在紙上渲染,自由運用潑、灑、沖、印、拓、染等多種技法,使水墨與色彩形成抽象性與超現實的畫面,於其中提煉出各種意象。 〈並列的記憶〉正屬於黃朝湖80年代的經典風格,紙上彩墨淋漓,濃淡墨色互暈互破,水墨流淌所造成的絲線,以及摩擦印染等痕跡之下,透出淡淡的光艷色彩。墨與彩或暈或疊,彷若記憶不斷流動、交融、層疊,有晦澀陰暗之處,也有瑰麗的奇幻光彩。 左上作者款識:「'89 Huang Chao Hu」。 參考資料:洪石蒼(1998)。以汗耕耘臺灣現代畫壇的黃朝湖。藝術家,274,頁412-413。 李振明主編(1998)。黃朝湖藝術世界研究專輯。臺中:國際彩墨畫家聯盟。 林惺嶽(1985)。臺灣美術運動史(8):黃朝湖、楊蔚、尉天驄、蕭孟能。雄獅美術,173,頁63-83。 邱琳婷、黃朝湖(2001)。畫家訪談。取自黃朝湖藝術國度網址http://www.art-show.com.tw/hch-kingdom/15/index.htm 曾肅良(1998)。隨緣點染,彩幻大千──評析黃朝湖「意象山水」。漢家雜誌,56,頁83-88。 黃朝湖(1962,8月15日)。世界畫壇的最新藝術運動PUNTO。聯合報,新藝版。 出處:蔡政杰,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