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關渡渡船

關渡位於淡水河出海口,環水的地形讓渡船在人民生活中一直扮演重要,擺渡人槳著木船,載起各種人們的生活。此作不矯飾、平實而直接方式攝下船將啟航,扛起腳踏車載滿物品的男人,跑著趕上船的畫面,表現了舊時生活的辛勤面。此種情境在當時可能是渡口的常景,而1983年關渡大橋完工後,此景已匿跡無蹤。因此讓這及時捕捉的片刻,彌足珍貴。在取景上,以遠山的橫置,船隻的右上斜向,河岸的右下斜向,形成Z字型的構圖形式呈現景觀的遠近。此種構圖,非但具有律動的效果,同時也產生了畫面流暢性。張才的鏡頭直接、犀利而真切,以忠誠、寫實的語彙,記錄了台灣農業社會的人文形態。他在40至50年代的一系列代表作,包括《上海街頭》、《台灣庶民》以及《原住民》影像,顯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社會環境的關懷,不僅攝住人們的心魄,同時也表現了濃厚的時代風味與社會脈動。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