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宇宙

《宇宙》作品是靠著「意象引渡」而在視覺上定位,是借用許多材質來顯影,增加「意象」的可述性和可證性。此一「意象」:在時間上是現代的,在空間上是現實的,在生理上是視覺的,在情境上是生活的,在心智上是經驗的,在態度上是庸俗的,在行為上是荒謬的,在狀態上是科技的。金屬、壓克力加上顏色,附庸在對現成物的想像力和轉移上,一切都與「意象」的要素相符。多媒材的試用,見證「物體」的堆砌;多種材料的混用,會呈現普普藝術(Pop Art)風;現成物重複聚焦(Focus),勢將型塑集合藝術「成品」。將這些因子整合而成的作品,無寧稱其為「藝術等於觀念」(Art = Concept)。 「藝術等於觀念」不等同於「觀念等於藝術」(Concept = Art),前者具「物質性」存在,已經構成基本物質的可能指向,朝向界定形式的完整。「物體雕塑」(object sculpture)在「宇宙」作品上作了詮釋性的發揮。一個個現實世界的「物件」,在有限空間裡作了整合,定影在一個時代的某個時間點上發生了什麼事。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