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合奏

《合奏》是具象風格的作品,是一組「群像」。作者製造一個物體重量小於空氣浮力的不穩定錯覺,向既有的「重力」慣性挑戰。作者將兩個人體橫向構築,肢體交錯互相拉拔,合成力量互相迎拒的整體。其漂浮之樣態如敦煌的「飛天」,而情態悠閒 ,飛翔中從容吹著樂曲隨著賣弄柔美的舞姿,比小天使還彰顯情調。在巴洛克(Baroque) 時期的藝術,雕塑作品的重力中心已經脫離既往以雙腳為支點的思維,不用站在地上,而是向上飛舞,成了「天棚雕塑」(Ceiling-Bound Sculpture)。偏離中心點,或使中心點變動,或使其消失。這時期的人物,不只小天使滿天飛,連粗壯男人也飄在失去重心引力的太空中。羅丹(Rodin)在《保羅與法蘭西斯卡》系列作品中,塑造了肢體糾纏的繁複結構,肢體間的相互關係建構形式上的複雜性。本作品「合奏」也在建構類似「飛天」的兩人之間肢體的穿透,讓連結更緊密。飄浮的狀態似引渡自降落傘的飄滑,頗有失重的輕盈感。 出處:劉坤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