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貝殼

陳銀輝(1931~)嘉義人,畢業於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57至1995年間在母校擔任教職近四十年,從助教直到教授退休,培育出無數創作人才,2007年受聘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名譽教授。陳銀輝擔任助教期間,正值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台灣現代藝術運動的高峰,年輕畫家紛紛籌組畫會、舉辦展覽,爭相以作品提出自己對「現代」的主張。陳銀輝也在1964與友人共組「心象畫會」畫會,以解析視覺經驗、變動物象型態的創作方式,回應這波現代藝術風潮。而此種有所根據的「抽象」形式,也成為陳銀輝日後創作的主要取向,縱有部分風格上的變動,也總是在穩健當中尋求形式上的變化。 〈貝殼〉是一件多媒材的紙上作品,可以視為繪畫性與表現性強烈的靜物寫生。畫中的桌面、靜物、背景間的空間關係,以及海螺、水杯…等物件都清晰可辨,卻再無法視為是一件再現式的寫實作品,正如作者所言「面對大自然,或身邊的一切物象,我都把它們還原為〝形〞與〝色〞的組合」。這件作品的繪畫性線條特別明顯,海螺的特殊造形提供了畫家弧線靈動的依據,暗示水果的「圓」,以及水杯、桌台、背景的水平、垂直線段也是如此;而紅、藍、黃、白等色面則成為統攝量體與空間感的畫面結構。這種藉由客觀物像,引動內在直觀感受的繪畫語言,正是作者長期持守的創作信念。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