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台灣努力走向開發國家的過程中,人為開發與自然環境的衝突日日在我們生活的週遭上演。連建興所關心的,是物質文明持續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生態、環保問題。此作以棄留的採運設施為描繪的對象,畫中既有風光明媚的本土記憶,也有台灣經濟狂飆的年代「現代化」建設所遺留的工業遺跡,但以寫實技法所營造的真實性,卻夾雜著荒唐無稽的詭異感──大象與長頸鹿遠離牠們所生存的綠野森林,被一一孤立在覽車中;一對男女捨棄安全的平地,在高空鋼索上巍巍顫顫地前進。藝術家在此捏造了一個物象錯位、文本異化的新世界,以這個有別於真實世界的虛構文明,對人類破壞自然的作為提出諷諫。但他的警世語法似乎也懷抱著對新世界樂觀期待的情緒,如覽車上的動物既不掙扎也不荒亂,似乎在靜靜的告別舊時地往新夢土而去;此外,溫暖的天光破開雲層,正灑在高空行走的兩人身上,彷彿是在護佑著他們走向坦途。連建興想在此美麗的藍天綠地中創造的,其實不是久經破壞的苦澀荒土,而是一個性靈覺醒的理想世界。 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辨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186。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